卫星密集发射升空 太空经济持续升温
2023-08-04 00:31:27   来源:证券日报

据新华社消息,8月3日11时47分,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,成功将风云三号06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。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,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中又一个百发纪录。

卫星密集发射升空,标志着我国在太空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。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太空探索和利用的不断加强,太空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,而卫星产业则是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伴随着我国航天航空技术的日益精进,卫星星座搭建需求将不断涌现,此外,今年以来亦有多家卫星企业相继发布星座计划,未来将有更多的商业卫星在太空组网。


(资料图)

低轨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

超低轨道空间是未来各国必争的战略资源,属于太空价值的制高点,在业内看来,低轨、大规模星座构建是当前卫星行业的发展趋势。与高轨卫星相比,低轨卫星拥有宽带化、传输时延小等多种优势,以美国SpaceX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加速布局低轨卫星,而国内方面也在加速竞逐卫星轨道资源。

为加速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运营进程,2020年底,我国集中向ITU(国际电信联盟)申请12992颗卫星及相关频段,计划7年内完成星座中100%卫星的部署。

2023年2月6日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》,将卫星互联网设备、功能虚拟化设备正式纳入进网许可管理,业内人士认为,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将在今年进入密集发射期。

7月9日,长征二号丙/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,随后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。这也被看作是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里程碑式的节点,后续试验卫星的陆续发射和卫星正式组网进程可期。

7月12日,航天科工集团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,并计划于今年完成首发星发射,2024年完成9星业务验证星簇的发射,2030年星座规模将扩大到300颗卫星,具备15分钟应急响应能力。

此外,随着规模制造技术提升生产效率,成千上万颗小卫星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。

不过,在微物联(福州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勤看来,商业卫星若要大规模密集发射,尚仰赖于国内火箭技术的发展,以及卫星联网技术的完善,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要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的组网,需要更多的资本和产业链配合才可能完成。

万亿元级产业蓄势待发

太空经济的快速发展,卫星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益。统计显示,包含卫星产业成分的上市公司达50家,其中21家总市值超过100亿元。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卫星研制、卫星应用、航天技术应用、航天测控等。

“通过商业化模式的推进和资本投入,太空技术将实现更快的创新速度,加速飞行器、卫星、太空站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。这对于全球各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改进都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。”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据了解,目前技术上以通信、导航、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场景应用较为成熟,市场需求不断增加。国盛证券研报认为,根据我国现有星座规划,2023年-2033年预计将有超1.2万颗卫星被发射,卫星制造+卫星发射市场空间可达8313亿元,带动6.06万亿元的地面设备市场和4.99万亿元的卫星服务市场。

陈勤表示:“卫星互联网尚处在商业化初期,还有很多可以论证的应用场景,市场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亟待挖掘。”

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分为卫星制造、卫星发射、地面设备、卫星运营服务四大环节。数据显示,卫星互联网板块下包含26家上市公司,平均市值约为339.76亿元。中信证券预计,中国卫星互联网将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,带动万亿元级的产业发展空间。

目前我国卫星产业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国航天科技、中国航天科工两大集团旗下的众多科研院所及专业公司。但近几年来,在全球小卫星星座浪潮再起、国内航天市场进一步开发的背景下,国内民营资本开始加速进入商业航天领域,掀起了一轮“卫星创业”热潮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《逐梦》第六集:《永远守住根与魂》
下一篇:最后一页